作者:總臺央視記者 高珧 金堅來源:黨政事務部時間:2020-08-12 18:43:46
2020年8月12日,,中央電視總臺新聞頻道在黃金時段用較長篇幅點贊我校學子暑期社會實踐,。
暑期社會實踐是所有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分,。可以說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yè)都能看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身影,。溫州商學院有一項堅持了3年的暑期社會實踐,那就是為溫州的農(nóng)村“化妝”,,怎么化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五顏六色的墻壁,、各式各樣的墻繪,、青磚鋪砌的小路,、錯落有致的房屋,,還有這棵五百年的大榕樹,南洋風情的小村莊早已成了溫州有名的網(wǎng)紅打卡地,。每到周末,,這里都有遠道而來的游客和慕名而來的旅拍者。
游客:很精致,,可以拍照的地方也很多,,確實學生們把這些村子裝飾的很好看。女孩子畢竟喜歡一些漂亮的地方,,所以我是蠻樂意來這邊走走的,。
近看便知,其實老房子還是那些老房子,,只不過墻面上了色,,門上畫了畫,讓整個村子舊貌換新顏,。這些對比圖讓我們更加直觀,,這些變化全部源于3年前,為了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溫州遴選了100名鄉(xiāng)村公益特派員結(jié)對服務100個農(nóng)村,,幫助農(nóng)村全面振興。溫州商學院的副校長唐若結(jié)對的就是梓上村,。
溫州商學院副校長 唐若:他們剛好也想就是說想改善一下原來村里的外貌,,原來這個村子的面貌不是現(xiàn)在看到的這么漂亮。原來應該還是挺亂有點臟的 ,后來就是說我們學生跟他們村里面的村干部商量著說,,有沒有可能幫他們美化一下,,那我們剛好有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這樣的話就是說學生也剛好可以學以致用,。
梓上村就成了設計藝術學院學生的實踐基地,,大到村容村貌、小到標識路牌,,破敗不堪的小山村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彩色王國,,斑駁的墻壁上全部繪上了各式各樣的圖案,窨井蓋也不再冰冷,。高年級的學生畢業(yè)了,,低年級的學生就接上,每個周末,、每個寒暑假,,溫州商學院的學生正在把梓上村裝扮成自己夢想的模樣。
溫州商學院傳媒與設計藝術學院18級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學生 葉檳萊:放眼望去其實都是我們一筆一劃這樣畫出來的,,就相當于完成一副作品一樣,,心里那種感覺是非常滿足的,然后為鄉(xiāng)村建設也是出了自己的一分力,。
梓上村是個典型的華僑村,,年輕人都在國外,短則四五年,、長則十來年才回來一次,,老人們平時都是自己在家。
學生們覺得,,鄉(xiāng)村振興不應該只是給村子裝飾外觀,,也要讓村子里的人重新恢復生氣。于是,,學計算機的學生來教老人們?nèi)绾谓o國外的孩子打視頻電話,,青年志愿者社團的學生來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陪老人聊天,,傳媒學院的學生就把老人們當成了他們練習口才的對象,。
溫州商學院有29個專業(yè)8000多名學生,各有各的特長,,梓上村成了他們學以致用的舞臺,,而學生們就成了小小“鄉(xiāng)村公益特派員”。
溫州商學院國際學院18級學生 葉陳曉:我其實特別愿意看到一些本來不認識的陌生人,,能夠通過這些活動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并且在增加感情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這批都是已經(jīng)成年的年輕人,,可以從自己身邊做一些小事做起,,如果自身能力上去了,就可以把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更大的方面,。
在學生們的幫助下,,梓上村不僅村容村貌發(fā)生了巨大改變,鄉(xiāng)風文明也在慢慢改善,,游客多了起來,,產(chǎn)業(yè)也在慢慢滋生,很多溫商,、華僑,、鄉(xiāng)賢也都群策群力,幫助梓上村慢慢復興,。
溫州市甌海區(qū)麗岙街道梓上村村支書 金永勇:比如說農(nóng)村里的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好的鄉(xiāng)風、鄰里關系能夠促進的風氣,。為什么這么說呢,,最早的時候好多的老人住在一起,有的圍著打麻將,、撲克,,有的沒地方去,,學生們做了這些改變了村子,,豐富了老人們的晚年的生活,又有娛樂,,又有小孩子在身邊,,因為自己的子女們有的外出了,要是有孩子過來陪著他們,,就會很高興,。
除了梓上村,三年時間,,溫州商學院的學生們將實踐的汗水灑遍了溫州100多個村子,,為素顏的農(nóng)村上了最鮮艷的新妝。